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左二)给学生讲解学校和卫星企业联合搭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组网架构。资料图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全国技术能手陶科(右三)在为学生讲解眼部气动按摩仪的原理及使用规范。资料图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曲伟(左一)为学生上机器人实训课。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服务;主动对接区域专精特新企业,探索“一专一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定点合作模式;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职教出海”新范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重庆将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国职业教育重镇作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完善平台:培养拔尖技能人才
2012年毕业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邹文军,现在是长安汽车的首席服务专家,他带领团队创新研发的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原型车开发平台,实现了该领域从0到1的技术突破,仅此一项就能为企业降低成本4800万元。“我们在学校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邹文军说。
像重庆其他职业院校一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企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与长安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知名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阿里巴巴等企业联合创设24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指点穴、以掌推脉、以肘揉经……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夺得美容项目金牌的王珮,如今已成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的指导老师。最近几年,这个基地已培养了4名全国技术能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了一金三银的好成绩。
“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中职学校30所,国家优质、骨干、示范高职院校11所,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重庆着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完善职教育人平台,最近3年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80余万人。”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说,“职业院校在国际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既是重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又是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
据李劲渝介绍,近年来,重庆着力推动职业院校依托数字化技术形成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菜单式”课程服务,持续优化基于专业群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瞄准拔尖技能人才培养,与在渝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按专业大类联合开设50个“卓越技术人才实验班”,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平台。
产教融合: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国内领先的具备隐私计算的数联网节点接入设备,“智能柔顺训练康复机器人”等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2项,“零部件高速激光熔覆关键技术”等一批成果落地转化……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不断涌现的科技成果,是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学校推进园区化办学发展战略,以园区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百名博士下园区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助力区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倍增’。”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伟介绍,学校与企业联合研发的143项技术成果,已为832家企业带来3.57亿元的经济效益。
“按照‘瞄准区域,服务产业,聚焦园区,精耕企业’的产教融合思路,我们始终坚持校企联合开发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形成了‘一院多基地’的实训基地集群。”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说,学校还主动对接区域专精特新企业,探索“一专一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定点合作模式。
以产业需求加速推进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重庆各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已达到87%,并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贡献70%以上新增劳动力,职业教育成为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依托国家双高计划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构建“创新工作室”集群,全面提升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累计转化《智能编程平台》等20余项科技成果,服务200余家本地企业。重庆市轻工业学校余雷CMF汽车大师工作室团队依托“工业设计全产业链教学工厂”,与重庆丰海集团有限公司携手设计“刷新者——彩色汽车雨刷”,实现材料、色彩、工艺全面突破性创新。北碚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智能仪器仪表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校中厂”“厂中校”解决实习实训设备更新以及生产场景、管理流程与市场一线企业同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建设科技园,依托储能、电梯、大数据等特色专业群优势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构建起“科技园+校园”双园驱动的育人平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整合校园双创基地、田园双生基地、产业园双培基地功能,形成“三园一体”的融合育人新生态。
同时,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实践,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职教红利”。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的“善和”社会技能培训基地,专门开展适应残障人士需求的技能培训。
2022年,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首席专家曹礼静了解到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发生了山羊口疮疾病,迅速根据病情开发出山羊口疮自家苗,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双体领航”战略,分层分类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重庆计划在2029年实现市级以上重点园区、高职院校、龙头企业参与产教联合体全覆盖。
融通中外:构建企业海外人才链生态
“点击几下鼠标,输入机器编号、位置信息,物流机器人就能以最优的路线载货到达相应区域。”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物流全流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经来华学习一年的老挝留学生陈筱芳向记者熟练地演示起刚学到的物流实操技能。可别看她才大二,在今年11月2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文+物流职业技能”国际赛中,陈筱芳就从来自25个国家的318名国际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中文了。”陈筱芳说,自己与中国的缘分,不仅仅在于较早的语言学习,随着近些年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中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她萌生了从事物流行业的想法。
抢抓中老铁路通车契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深耕与老挝的职业教育合作,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联盟之下,牵头组建“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已汇聚中老职业、本科院校和企业等成员伙伴共计86家。学校还在老挝落地建设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大师工作站等境外8个办学项目。
“不仅‘请进来’,更多的是‘走出去’。过去5年间,我们联合长安汽车30个国家的海外经销商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直接培训海外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100余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金明说,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丰富完善海外产业生态,助力“渝车出海”。
“令我惊讶的不仅是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课程组织,还有会使用俄语操作系统的中国老师。”11月30日,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来自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的阿纳斯塔西娅对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数控技术中高级管理人才研修项目赞不绝口。
重庆职业教育紧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联通中外资源搭建陆海新通道职教国际合作联盟、中非职教联盟等国际化平台,推动国内外教育资源深度整合,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融合。中外融通的职教合作丰富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了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人才链生态。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国外院校共同开发的一批行业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基于中外合作项目开发的一批双语课程、双语教材等软件与实习实训硬件,都已成功应用于海外合作办学项目。
“重庆正探索形成优质职教资源、认证标准、技能人才的全面‘走出去’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认为,重庆职业院校与企业和海外合作方长期合作,逐步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职教出海”新范式。
(本报记者 李宏 黄汉鑫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