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优化育人模式培养时代英才 全国政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专题调研综述

    发布日期:2024-06-21 17:28:03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6-21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4年06月21日06版)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全面擘画,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跃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如何面对时代之需,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这是教育肩负的重任,也是教育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主题,5月20日至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湖南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前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访高校、进企业,为助力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此次调研,是为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准备。为了调研能精准“把脉”,调研组于5月14日在京召开了调研行前座谈会,邀请相关部委同志,以及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各方关切和意见,为调研的扎实开展做好细致准备。


    调研期间,无论是阴雨密布还是烈日炎炎,委员们都铆足劲头,奔走在履职一线。“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就更加凸显,高校的育人模式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为国育英才。”这是委员们在调研过程中逐渐凝聚的共识。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高校各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其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专业能力,能不能被用人单位所用?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调研行前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直言了自己的思考,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还需精准发力。


    “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院校要重组,学科要重塑。”整个调研期间,委员们也不断提到这句话。聚焦这一问题,委员们走访了多所高校,全面了解湖南省高校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上的探索与作为。


    “建立培养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全省布点30个以上以及就业率排名靠后的专业,严控招生规模或调整撤销,2019年以来共撤销本科专业110个、专科专业728个;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引导高校组建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向调研组介绍了全省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教育质量上开展的工作。


    “撤销专业”的同时也“新增专业”,在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上,湖南省打出的是组合拳。“2019年以来,全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高层次人才发展需要,共增设258个本科专业,并持续优化全省学位点布局结构,填补了本省空白学科。”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补充说道,密切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湖南省把就业情况视为专业调整的重要考量,将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做到提前规划布局,实现学科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


    “我们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谋划,现已获批新增能源与储能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能源与储能工程为国内高校在该领域设置的首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军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在学科专业布局上的创新探索。


    “几年前就教育发展的相关主题,我曾经来过湖南考察,这次再来湖南,真切地感受到湖南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调研组成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欣慰地说道。


    “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时要凸显出高校特色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核心竞争力。”调研组成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


    “主动识变应变,积极调整,不断优化,可喜可赞。”了解到湖南省在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上的有效作为,调研组多位委员感慨。“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委员们表示。


    ▶▶▶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企业自己办院校,定向培养产业型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三一集团党委书记向文波的一番发言,让委员们频频点头。


    调研组了解到,三一集团聚焦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成立了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9200余人,专任教师450人,硕博士280余人。学院还与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定向培训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校应该积极面向产业需求布局一批平台重器,把高校的前沿技术实验室开到企业中去,把企业的公共实验平台建到大学里来,打造贯穿学生培养全链条的工程技术实践平台。”向文波向调研组直言自己关于构建新型产教关系上的思考。


    与向文波的想法不谋而合,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表示,高校要积极构建“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应用转化”的科研模式,致力于打造“校地企、产学研创”命运共同体。


    “人才培养要注重融合,教育、科技、产业之间不能脱节,要向融合式的培养结构转变,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下功夫,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陈宝生表示。


    当调研组来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时,这里展现了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许多有效探索都已“落地开花”——学校致力于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我们的毕业生魏功益,服务土耳其轨道交通装备13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线地铁开通现场,他还收到了土耳其总统的合影邀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负责人骄傲地表示,魏功益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学校培养了许多能工巧匠,为产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扎实、本领过硬的行业人才。


    有成绩也有问题。随着调研的深入,在看到湖南高校育人模式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之余,调研组也清晰意识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水平高技能人才供需脱节、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突破仍然不够等。


    “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做到回应时代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颇有感触地说道。


    怎样回应时代的声音?“高等教育要主动担当,自觉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任务定位,突出主责主业,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基地、创新高地、坚强阵地,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调研组表示。


    ▶▶▶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


    以文化人 以德润心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早在调研组前往湖南调研的途中,委员们就已经针对“思政课要‘活’起来”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不断找寻“怎样上好思政课?”“如何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等问题的答案。


    调研组走进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里看见了思政育人的“无限可能”。该学院秉持“扎根伟人故里,赓续红色血脉”的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区位优势,构建了方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资源+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学院整合40余个全国代表性红色纪念场馆、开发系列教学展馆,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3D全沉浸式虚拟仿真场馆中进行全方位呈现。”“学院已建成《恰同学少年》《思想的力量》等线上虚拟仿真教学课程,使学习者在历史场景中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学院依托‘韶山下的思政课’研学品牌,开展现场教学、调查研究、徒步韶山行等实践活动。”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般向调研组介绍和展示了学院在创新大思政育人格局上所下的功夫。


    “挺好,真不错。”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沉浸式感受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D全沉浸式虚拟仿真场馆后感慨道:“红色资源融入智慧教学,让思政课变得更鲜活,让学生在‘想学’‘爱学’中接受思政洗礼,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在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湖南省可谓高度重视、积极作为——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深入高校讲思政课;打造“我是接班人”网络大思政课堂,单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开展“岳麓书院”融合大思政课堂,建设“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实现“大屏”和“小屏”全端覆盖。


    “思政课是‘人生大课’,这堂课必须上好,育人要先铸魂,加强学生理想情怀的培养十分必要。”调研组表示,要把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当好学生成才“引路人”


    “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在我求学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没有他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一位从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向调研组展示相关研究成果时,数次表达了对恩师的感谢之情。


    这个学生感念师恩的故事,在打动调研组之余,也引发了调研组的深思——教师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对人才的培养该发挥什么作用?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身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对广大教师的寄语,为教师该如何躬身教坛、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


    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教师队伍。调研期间,委员们聚焦教师该如何扮演好学生求学成才生涯中的“身边人”“知心人”“引路人”角色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教师要有科学家的水准和教育家的情怀。”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欧阳宏伟表示,高校教育有没有灵魂关键看老师如何教书育人。“作为湖南教育的受益者,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求学时光,现在我又作为深耕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教师要赋予教育更多的意义和温暖,这样才能收获更多成就感。”欧阳宏伟补充道。


    时代也呼唤教师进一步转变和更新育人观念。“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育人理念需要及时得到转变,这样才能为国家发展孕育时代新人。”杜玉波表示。


    教师被繁重的晋升考核任务、课题任务“捆绑”,也是调研组了解到的影响教师教书育人成果的原因之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建议,设立教学为主型职称晋升体系,将教师获得教学成果业绩作为教学为主型教师晋升的重要条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将教师从庞杂繁重的晋升考核任务、课题任务中解脱出来,让教师能有更多时间精力深耕教书育人这一主责主业,从而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兴国必先强师。针对教师队伍建设,调研组表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四有”标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热爱并坚守三尺讲台,自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创新发展之道,唯在得人。专题调研虽然告一段落,但委员们的关注和思考并未停歇。在返程之际,委员们提议将调研期间的线上沟通群即刻整编为“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讨论群”,以便有更多思考、建议、观点在这里进行共享与探讨。


    “从湖南省高校育人模式实践中汲取养分、凝结观点,深刻领会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使命任务,集思广益、议政建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助推高等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委员们纷纷表示。


    (见习记者 方慧)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