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7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4年04月17日10版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殷切嘱托,恰恰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特别关切的。
去年两会期间,他曾在委员通道上发出“职业技能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时代强音,并在发言中指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已度过70多年发展历程,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载人航天,从通信、物流到餐饮旅游,哪一个行业也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职教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在苏华看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助力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也是对每一个身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生和其家庭希望的呵护。“尤其要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2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另一方面,人才供给需求矛盾仍然突出,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苏华将目光放到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话题上。他直言:“就业走向高质量,职教成就现代化。”
“实践表明,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见效最快的方式。职业院校要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办学的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要积极开发‘互联网+技能培训’等新型培训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的家门口。”谈完如上建议,苏华总结表示,“建立终身培训制度,促进就业增收。”
“加快‘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致富本领,提高收入水平,买得起小轿车,住得上好房子,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苏华用生动的语言继续补充。
与此同时,通过调研苏华还关注到,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专业适配度不高等问题。“这也是阻碍职业教育就业质量提升的原因。建议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质量与需求适配度高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支持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为纽带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通过‘引企业入校园、引产品入实训、引工程师入课堂;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工段、教学进现场’等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还要加紧出台针对性强、能够落地的产教融合实施细则,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苏华表示,系列举措如可以顺利落实,将助力实现职业教育推动“企业招好人,学生就好业”这一育人目标的进一步落地。
苏华认为,在我国产业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当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愈发严重的问题也亟须关注。“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苏华向记者介绍,2022年,全国职教本科招生规模虽然由上一年的4.14万人增加到7.63万人,但仅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538.98万人)的1.28%,与“2025年职业教育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随势而为,因时而动。“要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加快聚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本科学校建设,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增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数量。”苏华建议。
(记者:朱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