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探析——基于上海市的调查研究

    发布日期:2024-02-23 11:14:41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作者:李钰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日期:2024-02-22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加明晰,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在坚持促进就业的同时,“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办学任务也拓展到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开展职业教育,以及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国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要求,中职校在办学过程中还要深化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由此可见,以往中职校单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功能定位已不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亟需对当前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进行研究,为推动中职校多样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概念界定

    “功能”一词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或效能。“定位”是指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作出某种评价,主要表示该事物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校功能定位指学校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效能以及所处地位的价值取向。根据国内学者陈玉琨提出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外适性、内适性和个适性三种质量观类型,本研究将中职校的功能定位划分为社会服务功能(外适性)、组织发展功能(内适性)和个体发展功能(个适性)三个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即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实施学历性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从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人事和业务关系隶属来看,当前中职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由行业或企业主办,主要是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第二类为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高”),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将普通高级中学转办为职业高级中学,部分市、县级政府投资兴办的职业教育中心也在此类;第三类为中等技工学校(简称“技校”),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中、初级技术工人。前两类学校的业务管理主要隶属教育行政部门,第三类学校的业务管理隶属于人社部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国务院、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搜集、梳理、分析关于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中职校功能定位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动态。

    第二,访谈法。拟定访谈提纲,对18位来自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市教委职教处、市教育评估院、市教委教研室等)的管理者、中职校教育评估专家、中职校校长和教师等进行多轮访谈,了解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当前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的基本看法。

    第三,问卷调查法。设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利益相关者调查问卷》。问卷初稿开发完成后,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检验法对问卷质量进行优化调整。2022年4月,在中职校进行分层抽样。面向上海市2021年9月招生的63所中职校中的55所学校发放问卷,每所学校发放1份校长版问卷、10份教师版问卷、30份学生(家长)问卷。回收校长版问卷48份,回收率87.27%;教师版问卷483份,回收率87.82%;学生版问卷1476份,回收率89.45%。发放企业版问卷40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87.5%。发放评估专家版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94.17%。除校长群体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53%外,其余4个群体回收问卷有效率均为100%。

    三、调研结果

    (一)总体情况

    2021年颁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位列全国城市GDP排名第一。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上海市聚焦职业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制定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举措。《2023年度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共有普通中职校79所,其中,中专50所、职高23所、技校6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9.76万人,比上年增加8.57%。

    (二)中职校功能定位的基本表征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上海市中职校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为,中职校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扩大、组织发展功能日益凸显以及个体发展功能愈加显著。

    1.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扩大

    当前中职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扩大。除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外,社会服务的对象拓展到为行业企业开展职后培训、为普通中小学开展职普融通项目和职业生涯课程、为社区开展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访谈中还提到了中职校为初中生开展劳技教育,以及开展职业培训进行对口帮扶等社会服务功能。

    2.组织发展功能日益凸显

    随着中职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面向不同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需求,对中职校的组织发展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大格局下,中职校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组织优化,打造与普通高中相比更加具有开放性的办学机构,打通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和贯通衔接的壁垒。访谈中部分人员认为,目前中职校的组织发展受到与之开展贯通培养的高职或本科学校的影响,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要与上一级学校的要求相适应。

    3.个体发展功能愈加显著

    作为类型教育,要求中职校将师生的个体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新时代中职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部分不适合学术教育的学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发现职业兴趣、开展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找到自信。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具备同等的培养合格公民的功能,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要培养学生进入岗位或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所需的职业素养、技能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必须满足学生个体多元化需求,为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师资队伍建设角度出发,要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中职校功能定位的外显特征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当前中职校正处于从单一功能定位向多样化功能定位转变的转型期。不同学校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定位分化,从原来经济本位逐步转向教育本位。中职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功能定位的多样化发展既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诉求。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转向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重视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挥作用,同时为高职输送合格的生源、为受教育者就业或者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体系内功能定位:基础性+多元化

    中职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基础教育,要进一步夯实中职校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培养国家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93.48%的校长、95.04%的教师、96%的企业代表和86.72%的评估专家都非常赞同或赞同将目前中职教育定位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89.13%的校长、93.17%的教师、89.72%的企业代表和88.5%的评估专家都非常赞同或赞同“当前中职校的功能定位正逐步走向多元化”。不同主体高度的观点一致性说明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对中职校转型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

    中职校的教育对象由原来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转向服务多元对象。73.91%的校长、84.68%的教师、84%的企业代表和79.64%的评估专家非常赞同或赞同“当前中职校教育(服务)的对象正在逐步扩大”。除面向初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外,中职校还面向下岗工人、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劳技课、职业体验课,面向社区白领、老人等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可以说,中职校除面向15~18岁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正规学历教育的功能之外,还拓展了非全日制的中职教育或职后培训等功能。

    访谈中发现,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对于中职校的基础性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打好品德养成的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功能,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为学生打好学业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为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准备。第三,为学生打好职业发展的基础。扎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他们进入就业岗位或未来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办学功能定位:升学为主+兼顾就业

    中职校功能定位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正在转向“以促进升学为导向”。但是,目前部分中职校陷入了“唯学历”的怪圈,将学生分成升学与就业两种类型进行单独培养。要合理确定新时代中职校的功能定位,将为高职、职业本科输送合格毕业生和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方面的任务兼顾,注重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培养。

    从表2可见,50%的校长、68.32%的教师、64.29%的企业代表和61.95%的评估专家认为中职校“升学与就业并重”;还有47.83%的校长、24.22%的教师、16%的企业代表和25.66%的评估专家认为当前中职校“以升学为主”。在中职校是否仍“以就业为主”的看法上,仅有2.17%的学校管理者、7.45%的教师和12.39%的评估专家认为中职校仍以就业为主,但是企业代表中有将近20%的人赞同中职校以就业为导向。这说明目前部分企业对于中职学历的毕业生仍有岗位需求,中职校某些技术技能熟练程度高的专业能够符合市场岗位需要。同时这个数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职校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功能不能消失。

    在中职校功能定位“升学为主”方面,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提供了支撑。随着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和中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中职校的升学功能逐步强化。参与调查的46所学校共开设专业点(技能方向)580个,其中,中高贯通专业198个,占34.14%;中本贯通专业点61个,占10.52%。46所学校目前共有在校生78880人,其中,中高职教育贯通班在校生19303人,占24.47%;中本贯通班在校生4970人,占6.3%。总体而言,46所中职校贯通班在校生比例将近1/3,这些学生通过甄别转段(中高贯通)和三校生高考(中本贯通)后即可升入高职或本科。可以说中职校学生的升学通道越来越畅通。

    访谈中利益相关者普遍认为,当前中职校正在由就业导向向升学导向转变。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来说,中职校的升学功能更加突出。有一位校长谈到,在中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时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文化合格、技能过硬、素质良好”,旨在“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个时期,学校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将重心放在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但是在升学导向之下,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为“把需要生活的人培育成生活需要的人”,更加关注学生多元需求的满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人才培养定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当前中职校人才培养由原来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转向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兼顾。

    从表3可见,93.48%的校长、90.89%的教师、88.86%的企业代表和86.73%的评估专家认为,作为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基础教育,中职校人才培养中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同等重要。这也印证了前述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中职校功能定位“升学与就业并重”的观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安排,明确了既要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又要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岗位或进一步升学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

    调查中反映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显性办学成果的关注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职校功能定位的变化(图1)。学生和家长最看重的办学成果是“升学率”,说明中职校朝着升学为主、兼顾就业的方向转型符合其需求。排名第二的是“就业率”,这两者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的“社会声誉”和排名第四的“技能大赛获奖率”。

    4.教学管理定位:多元化+灵活性

    中职校功能定位的转变要求学校在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根据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进行改革。问卷调查发现,76.08%的校长、86.75%的教师、90.06%的企业人员和77.88%的评估专家非常赞同或赞同“当前中职校学习形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正在逐步提高”。在这个问题上,中职校的管理者和评估专家最有发言权,两者赞同的比例与教师和企业代表赞同的比例相比明显更低。说明目前各校应对功能定位多样化的发展变化的具体举措还有待落实,在招生工作、社会服务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因此,中职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定位以及多样化的功能定位的改革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摸索。

    (四)不同类型中职校功能定位的差异

    中职校功能定位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与上一个阶段相比,学校在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功能定位方面更加多元,办学任务更加多样。以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种不同类型的中职校来分析,三类学校在多样化的功能定位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从表4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46所中职校的管理者中有29位来自中专(行业所属)、14位来自职高(区教育局所属)、3位来自技校(企业所属)。从这些管理者所在学校功能定位来看,46所中职校全部具备“为高职(职业本科)输送合格生源”的功能。但是,不同类型的中职校在办学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在“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直接就业)”和“开展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方面,3所技校均具备这两项功能;72.41%的中专和85.71%的职高具备“直接就业”的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功能,只有55.17%的中专和57.14%的职高具备开展“企业在职员工培训”的功能。参与调查的14所职高全部具备“为区域内普通中小学开设职业体验课”的功能,但是只有65.52%的中专和33.33%的技校具备此功能。另外,调查也发现,中职校的功能定位拓展到特殊职业教育等,其中42.86%的职高和17.24%的中专承担了特殊职业教育功能,还有个别中职校在社区教育和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发挥了作用。

    四、结论与反思

    (一)中职校功能定位的演进趋势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中职校功能定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演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中职校功能定位更加侧重组织发展,聚焦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建设和硬件投入。为适应城市功能的变化,应对中专、技校取消统包统分政策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冲击,上海市通过“关停并转”积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中职校从20世纪80年代的500多所调整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0多所,校均规模从300多人增加到近千人”。这一时期上海市规划实施了“八大工程”,如现代化标志性中职校建设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工程等。通过“调结构、提效益”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占据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为本区域城市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上海市中职校功能定位以组织发展为主逐步侧重社会服务功能,兼顾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常规、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从2005年起,技校教学业务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30%。市级层面部署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百校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学校提升基础能力;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启动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实践,创建了一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特色实验学校”;加强中职校专业教学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分批开发了多个专业教学标准;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组建了8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5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2010—2020年,上海市中职校功能定位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面对地方办学条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办学规模)和本地户籍生源数量等限制,上海市中职校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深化内涵建设。建成1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24所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启动了13所高水平优质中职校培育工作。在专业建设方面,共有61所中职校建成了148个市级精品特色专业点;共建成42个市级示范品牌专业点和68个品牌专业点;根据市场岗位需求、学历要求及学生和家长对学历诉求同步提高的现实,开展中高、中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2010年启动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建设、2014年启动中职和应用本科贯通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建设。

    (二)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的基本逻辑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2020年以来上海市中职校的功能定位在社会服务功能、组织发展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方面均得到强化。从功能定位的三方面内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中职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发展功能的开放性和个体发展功能的教育性同步增强。

    第一,社会服务功能的多样性提升。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中职教育既要通过标准化建设工程夯实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又要转变以往单纯就业导向,形成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在推进中职校多样化发展背景下,当前中职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多样性程度更高。中职校从职业教育内部相对封闭的独立系统,逐步转变为一个聚集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平台。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中职校平台聚集、整合并得以兼顾。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以往主要关注学历教育兼顾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拓展为服务职普融通、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

    第二,组织发展功能的开放性提升。当前,中职校将转变为更加开放的系统,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不同类别学校在这个系统中进行资源的交换和整合。中职校组织发展功能的开放性程度要求更高。随着功能定位的变化,中职校在生源质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对外交流合作和内部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职校更加关注“服务人人,面向人人”,将学校打造为服务各类利益相关者不同需求的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在课程体系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职业培训课程,加强与普通高中合作,提升文化课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方面,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课程教学评价;在管理模式方面,应对功能定位的多元化,中职校内部组织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打造开放平台过程中,内部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对外交流协调能力等都要经历考验。

    第三,个体发展功能的教育性提升。当前中职校的个体发展功能更加关注不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突出教育性。在传统认知观念中,职业教育的定位是面向职业与工作岗位的教育,天然具备经济功能和就业导向,人们并不认可其教育功能和升学导向。随着产业结构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中科学知识或理论知识的比重随之提升,“使得职业教育从为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教育逐步转变为解决工作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首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多样化成才。其次,要加强文化课的培养。更加注重基础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再次,要将质量提升的重点放在课堂(实训室)教学。要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发个性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三)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推动增强“适应性”的质量观生成

    综合上述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中职校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推动当前形成了增强适应性的中职校质量观(图2)。

    中职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和管理模式五个方面的质量价值导向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根据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自身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差异,在服务学生(家长)升学和就业需求、服务企业用工和培训需求、服务社会稳定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形成中职校各有侧重的功能定位。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确立的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3期


    (责任编辑:zhaoq)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